马科斯又开始上演新戏了。在最新的国情咨文中,这位菲律宾总统拿着“安全威胁”的旗帜,一边喊着要“加强战备应对威胁”,一边宣称“我们有伙伴可以帮我们”。全程没直接点中国的名字,但只要关注南海局势的人都知道,矛头指向哪里一目了然。
马科斯口中的“所有人的朋友”和“公平冷静打交道”,表面上是好听话,实际不过是给扩军和挑衅披上一层外交的糖衣。他说菲律宾是“和平爱好者”,下一句就谈备战、强化自卫能力。可见这种自相矛盾的话,只能骗骗不愿深究真相的人。
其实南海的事实不用兜圈子。南海诸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,历史、法理、国际共识清清楚楚摆在那里。菲律宾想靠一些模糊表述搞“既得利益”,这算盘未免太精。
马科斯高喊“面临主权新威胁”,更像是典型的贼喊捉贼,倒打一耙。中国一贯坚持和平解决争端,通过对话和协商推动南海各方行为准则,维护地区稳定。反观菲律宾,2023年以来频频在仁爱礁闹事,“坐滩”军舰,海警船冲撞中国执法船,屡屡上演“碰瓷大戏”。你说挑事是谁,明眼人一看便知。
背后的算盘其实很老套。菲律宾经济压力山大,国内民生不振,想靠制造外部威胁转移注意力。今年通胀率飙到6.7%,外债超1300亿美元,全民怨气上街抗议都不稀奇。农业被天灾拖后腿,制造业也跟不上趟,美元加息、国际大环境又雪上加霜。
这种时期,炒“安全危机”是最顺手的伎俩。历史也不是第一次:90年代经济出事,也是在南海“找借口”;杜特尔特时期也靠转移视线度过尴尬。小马科斯现在走的,就是祖传老路子。
说穿了,他希望用“国家安全”拉住内部情绪,不让物价、失业的问题逼得政府发疯。短期看也许有用,但鸡血喝多了容易虚脱。越搅乱南海,外资只会更快跑,渔民和旅游业受苦的还是菲律宾老百姓。自己点的火,最后烫的是谁?
更有趣的是,马科斯所谓的“伙伴支持”,其实只是给自己壮胆找理由。说穿了,他在打“外援”算盘,尤其指望美国、日澳能替他撑腰。从柴米油盐的现实看,靠这种“靠山”能搬多大的救兵?
美国一向玩的是“只喊口号不下场”。上次仁爱礁菲律宾碰瓷闹大了,美国除了发表点措辞激烈的声明、拉着搞军演,真正派兵、输血?一句话都没有。这就是美式“口惠而实不至”。
这种事,亚洲很多国家都碰到过。美国只认利益、不认感情。格鲁吉亚、乌克兰的前车之鉴还不够明显?美国嘴上支持,真到关键时候,自己从来不冒险。有难一起扛?怎么可能!
其他所谓“伙伴”的态度更玄乎。日本、澳大利亚、小伙伴们有时候跟着喊几句,但也都是经济利益和战略平衡的需要。要是真让他们在中国和菲律宾之间二选一,就问他们会不会愿意搭上自己全部家底?根本不现实。菲律宾自我感觉“很重要”,其实在大国棋盘上只是随时可以移动甚至丢弃的一枚棋子。
这才是南海博弈残酷的底色。菲律宾指望靠别人抬轿,不如先照照镜子,自己准备付多大代价。
值得警惕的是,菲律宾还在自恋“世界高度评价”,仿佛全世界都挺他。可现实呢,大多数国家明里暗里都支持中国南海政策,认可对话解决争端的原则。联合国多次强调主权和国际法,反对外部势力干涉东亚事务。东盟更清楚,乱了南海,谁都没好果子吃。没人真想绑上菲律宾的“战车”,那是给自己找麻烦。
菲律宾反复被外部安抚,“有我们罩着”,可真到用人时,“伙伴们”都学会了“战略性退场”。美国口头军演不少,军事基地给得挺容易,却把菲律宾当作“印太战略”的棋子安排部署。朋友可以一起玩,关键时必定“各扫门前雪”。
同样的故事早已上演。格鲁吉亚当年自以为有北约撑腰,结果吃了大亏。乌克兰被许诺援助,可真正决定战局的是自身实力。菲律宾幻想“挟洋自重”,只会不断被利用、甚至最终被抛弃。
现实面前,谁是南海和平稳定的真正维护者?不用多解释。中国主张南海是自己的固有领土,这一点法国、英国都曾有过历史认证,东盟国家也习惯和中国对话。中国这些年推进“南海行为准则”谈判,一直在鼓励务实合作,海洋环保、渔业等都有实打实的成绩。
中国坚决维护自身主权,同时又以最大善意推动南海和平——双向发力,才能真正让南海地区持续发展下去。而且中国的底牌很厚,对话能力、军事透明度、经济开放都比菲律宾那点“外交小聪明”要实在得多。
菲律宾要清楚,和平不是单方面忍让出来的。中国绝不会容许任何挑衅主权的举动。地区博弈拼的是耐心、是实力,不是“谁叫得响”;更不是“谁瞄准外援谁就稳”。
历史也好,现实也罢,南海局势的主导权一直在地区国家自己手里。靠外部势力越“作”,风险越大,最后买单的一定是自己。只有脚踏实地搞对话、通过协商解决问题,南海才能变成真正的和平之海、友谊之海、合作之海。否则,谁把赌注压在了外部身上,谁就得承担被收割的后果。
配资天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