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没有想过,七十岁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?是窝在沙发上守着电视打瞌睡,还是小区楼下麻将桌的“钉子户”?现实却啪啪打脸杭州那位73岁的老工程师,硬是把画作挂上了社区墙;四川75岁的奶奶玩上了短视频,粉丝比儿女都多。这帮“夕阳红”完全不照剧本走,岁月不是把人熬成油渣,而是给他们点了烟火。七十岁?拜托,现在老人们的日子精彩得堪比朋友圈精修照,主打一个自得其乐。啥叫“老而不死是为贼”?现在人家是老而潮、老而灵,甚至老而飒得飞起!这么老年的生活就是一块暗藏buff的宝藏蛋糕,你永远猜不到啥时候能挖出彩蛋。问题来了——是谁规定,人老就要低调地等着谢幕?难道七十岁的天空注定只有黄昏,没有晨曦?
一说老年,大伙普遍脑补的画面一身灰蓝胖衫,后脑勺稀疏的银发,手里扇把蒲扇,天天盯着钟点活——“该吃药了”“该遛弯儿了”。可事实却是,有人像直播带货的李佳琦,七十多岁还能怼粉丝、带队玩短视频。还有那四川奶奶做泡菜,分分钟把“下饭”整成了热点。难怪网友调侃“老年生活哪儿是慢动作啊,明明是变速档!”不服不行,现在的老人们是真能折腾,什么老年斑、老花镜全成了个性标签,70岁的腰杆子都比有些90后的还硬气。你说“等饭吃”?人家忙着当围棋“网红”、国画“高手”,微博、抖音注册都不带手抖的。“年龄就是个数字”,这话搁今天,连小学生都信了。你只要敢把“老”挂嘴边,分分钟被人怼咋的,活明白还犯法啦?
其实在中国,所谓“六十花甲,七十古稀”的说法传了一辈子,大家都默认这年龄差不多该“修身养性、颐养天年”了。可现在,最会玩儿的还真不是小年轻,而是这些“加时赛”的老大爷老大妈。老年大学里,素描课需要模特,戏曲班缺鼓手,棋牌室门口还排队“拜师学棋艺”。南京那个老爷子,硬是带出了十几个徒弟,成了棋牌室的网红导师。这帮人混成了圈子里的意见领袖,谁还敢小看老人?
这种生活态度可不是说说而已。你看杭州工程师七十岁才开笔,画作被裱进了社区;苏州老太太八十岁学钢琴,重孙女当听众,好不快活。再瞧瞧工资卡,虽然比起年轻人瘪得厉害,但老人家开销减半,生活还活色生香。盐水鸭切一半,养老金照样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。你说什么保健品忽悠?难!现在老年人精明着呢,“防火防盗防保健品”,一套抗套路组合拳全都握得稳稳当当。你永远不知道老头老太太微信群里都流传着哪些反诈骗小妙招。
更妙的是,这帮人对生活的通透劲,比啥年轻励志鸡汤都来劲。不再纠结职称、不再攀比鸡毛蒜皮,公交上小孩让座会心一笑,菜场捡便宜乐呵一天。你说他们是“容易被忽视的群体”?人家自带主角光环,广场舞里动作跳错还有人抢着当best laugh,自己给自己找乐子,还能让旁人沾光。
你以为老年人生从此风平浪静、岁月静好?太天真了!表面看似洒脱,其实难题一大堆。孤独,是个挥之不去的老朋友。子女各忙各的,天南地北视频一个月就顶天了。老伴若是不在,夜晚关灯时的空落谁懂?外面说得再热闹,有时屋里却静得连钟表滴答都嫌刺耳。街头巷尾,多少“老伙伴”渐行渐远,聚会时人越来越少,留下一屋子回忆。
再说健康。社区体检大喇叭每天喊着“体检别忘了”,可报告上的“负号”“箭头”哪个不是横亘心头的烦恼?年轻人熬夜打游戏熬肝,老人家则担心吃了维C赶不上岁月刀俎。走两步扶栏杆,活动活动腰腿,生怕有个闪失掉队。你说养生,没人反对,但怕就怕——把自己捧成易碎品,哪天“气没养到,烦倒是先上来了”。
社会节奏快,老人的适应难,道路上电动车呼啸、小区楼下孩子追逐,总有人抱怨“岁数大反应慢,别出来添麻烦”。更糟的是,消费陷阱还专怼老年人,理财、保健品啥坑都盯着钱袋子,“钱多了怕被骗,钱少了怕不够花。”想旅游,又担心体力熬不住。听说景区免票,结果地铁城市全靠腿儿溜达,回来腿肚抽筋拍半宿。钱要捂紧,还怕晚年孤单愁苦,生活里的“进退两难”,有多少年轻人能懂?
再来是时代“遥控器”失灵。微信更新、智能手机卡顿、公交刷脸,孩子教父母用手机时的叹气声比天还响。想搏一把“潮爸潮妈”,战胜高科技,往往被莫名其妙的bug气出高血压。东北大姨都说“咱是土生土长iPhone杀手啊,点两下能出四个弹窗,太硬核了!”
最扎心的是劲松不在、老的老、小的也不在家——街头偶遇的同龄人说的是腿脚不利索、药越吃越多。每一次喜乐,总有忧愁做伴。生活好像“拎在辣椒酱里的糖果”,甜里带点心疼。
不过呢,别以为这帮“银发族”会就此缴械投降。人生七十才开始上演“大戏”,就像耐火砖,你烧不出点彩头都不甘心。看看那广州百岁老茶客,吃红烧肉泡普洱,一嗑牙就是个爽气。睡不着怎么破?不数羊,翻照片——劳动模范、喇叭裤走天下,回忆才是最牛的睡前“保健品”。有人索性组了银发摩托车队,环游整个县城,时髦得连潮人都自愧不如。户外淡季游,票价便宜位置宽敞,蛙声为伴比抖音歌曲还治愈。——“人老心不老,整活不嫌晚。”
更狠的是,这年头老人们玩“反套路”成瘾。钱袋子更瘦,追求反而纯粹了。你以为没送红包、没买新款皮鞋就掉份儿?错!养老金用在真喜欢的小确幸,美食、手工、旅游、孙辈,全都能滋养心灵。老伴的一个掖被角动作,兄弟姐妹互送药片,重孙的奶声喊“太奶奶”,这些鸡毛蒜皮的日常,比什么豪车洋房都来劲。老年人已经摸清楚“生活的算法”什么值得较真,什么就得一笑而过。不为虚荣买单,不为攀比添堵。随性潇洒地活,成了这个年纪的主旋律。
最重要的是学习。皮具、摄影、书法、戏曲,老年大学什么火就学什么。有人八十岁现学钢琴,孙辈都成了小团迷。越嚼越香,光是学个五分钟手指操,就能跟孙子在视频通话里炫耀半天。你说学习有意义?比起留存款,留下才艺和欢笑,那才是人生的大红包。
可现实会给所有美好打个九折。不是每个人都能“老有所为”,身边不少人还在为“老了怎么办”发愁。身体不配合,三天两头被病痛拉黑;独自生活,难挡日渐浓重的孤单和无助。子女在外挣扎,为生活四处奔波,想陪父母散步只能隔着手机屏幕。外表看上去微笑着迎风,但谁能晓得深夜无眠、照片对着泪光?朋友圈晒的热闹,是怕家人担心,也是怕无人问津。
更闹心的是,养儿防老的观念逐渐失灵。老人怕给孩子添麻烦,拼命装作“自己能扛”,其实一肚子委屈。这时候,社区的温度显得尤其关键。没有舞伴的老人,常推门去看看老年大学,朋友圈里那句“今天没去,明天找不到人搭伴了”。外面快节奏,爸妈的生活却是慢镜头。即便小区娱乐丰富了,也还是有不少“空巢老人”,年夜饭碗凑不齐,电视开得再响也没法代替陪伴。更不必说那些被骗的老人,明明防着保健品“专家”,却架不住对方一套花言巧语。
代际沟通还是难题。年轻人嫌老人“土”,老人不懂年轻人的新花样,各踢各的皮球。吵了还得笑笑,扭头都不知道咋和解。这种困局,靠几句“积极老龄化”的口号就能解决?怕是还得人的关怀多一勺,社会的包容加两勺。
说穿了,谁敢说七十岁就该安安分分活“边角料生活”?正方说“老人应该解放自己,活成天边自由的云彩”,我反手就给夸一句厉害厉害,您这人生鸡汤熬得比老母鸡还香!可问题也在这儿,你真有几个人能说撒手就撒手,甩开顾虑“为自己活”?大部分的老人,哪一个不是拖家带口、牵挂责任,走一步看十步?人生“加时赛”是好听,但冠冕堂皇背后有多少苦楚只属于自己?谁都能说“关我啥事”,可谁又真能心无挂碍?
您要真觉得七十岁就理应云淡风轻,那八成是没熬过凌晨三点的孤独,也没数过体检单上一堆让人捉急的红色箭头。生活不是天天鸡汤灌满肚,又不是每天都能当“最潮导演”。没人规定什么才叫理想老年,但谁都有资格说句“我活得挺好,别拿你那一套标准来套我”。装作夸奖,其实想说生活要紧,没事少给老人灌心灵鸡汤,多留点耐心陪他们慢慢走好每一天行不行?
都说“七十不是人生的尾巴,而是开挂的加时赛”,可现实真能人人岁月静好不?有人觉得老了就该自个儿找乐子、活出彩,也有人担心孤单落寞、健康捉急。你怎么看——是赞成“老年就该敢作敢当整花活”,还是觉得“岁数没少,心结还未解”?你更关心哪一面?来说说你家的故事,你觉得他们七十岁活得通透吗?
配资天眼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